#什麼是愛之鯨
15噸回收的塑膠廢棄物,由高雄市民齊心齊力撿拾、收集,組裝成7層樓高的鯨魚,從灌溉高雄人生命的愛河水面騰躍而出 ── 這個裝置藝術提醒了我們,仍有1億5千萬噸的廢棄塑料在海洋中載浮載沉。台灣的工業大港高雄毅然決然採取行動,不讓這個問題一如海洋棄物,沉積海底……
由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發起,美國知名建築設計團隊「StudioKCA」與瀚亞國際設計公司聯合製作,在高雄市政府指導下,以高雄鄉親從海洋與高雄各水域中撿拾的回收塑料作為素材,創造了全台灣最大型的水上裝置藝術。
根據科學家統計,有1億5千萬噸的塑膠垃圾漂浮在全世界的海域,每年更有800萬噸的新塑膠棄物流入海洋,重於全球共8萬條的最大海生哺乳類「座頭鯨」相加之數……
#為什麼是鯨魚
「座頭鯨」是最大的海生哺乳類動物。現今在海洋中,共有8萬條座頭鯨;成年的座頭鯨重達25至30公噸,等同於5隻亞洲象。全球座頭鯨相加的重量,遠不及漂浮於海洋中的1億5千萬噸塑膠製品。
#鯨魚等海洋生物的困境?
每一分鐘,就有一部垃圾車能承載的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。自塑膠發明以來,大海中沉積了5.25兆、共26.9萬噸大大小小的廢棄塑料,一年更增加800萬至1300萬噸。從玩具到牙刷、咖啡外帶杯到吸管,快時尚下的縲縈纖維、裝冰淇淋的保麗龍盒,無奇不有。
#讓世界看見高雄,世界環保尖兵
台灣四面環海,身為台灣工業大港的高雄決定採取行動,喚起大眾對環境永續的關注。
由新象活動推展中心主辦、紐約StudioKCA建築工作室原創、瀚亞設計公司監造、新價值營造有限公司興建,在高雄市政府指導下,高雄市民齊心齊力,從海洋沿岸撿拾塑料、透過資源回收系統收集超過15噸的廢棄家用塑膠製品,組裝成7層樓高的「愛河.愛之鯨」,從聯繫土地與海洋、灌溉高雄人生命的愛河水面騰躍而出,呼籲大眾重視海洋的塑膠廢棄物問題。
「愛河.愛之鯨」是全台灣最大型的水上環保裝置藝術。眾人合力建造「愛河.愛之鯨」的過程是一種行為藝術,而座頭鯨自然地融入愛河的生態景觀,也是環境藝術的體現。這一座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,本身更是一場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運動,讓原本不相識的人們,因為環保議題串聯在一起,手牽手愛護我們唯一的地球。
文章來源@高雄觀光局
圖片來源:@高雄